41】【42】【43】【44】【45】【46】【47】【48】【49】【50

•第四十八講無為的妙處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一個人如果是為了學問求知見的話,是有益的,但是這種「益」只是短暫的,而學道就不同了,因為學道是要損去了知見,除去了情慾,更要排除妄念,及名利虛華一併丟棄,這樣物我兩忘,私慾淨盡之後,就是達成無為的境界了。

有了無為的境界,就是無所不為了,可是這個「無為」其中隱藏著深妙的玄機,是動中之靜,靜中之動的無為,是虛中之實,實中之虛的無為,譬如天之無為而四時能行,地之無為而萬物能生,因此人與天地合為三才,如果人能無為,真性了然,萬物的造化,無不在身心之中,此是人之無為的妙處。

所以要得到天下,如果以私慾之心,或是仗恃自己的力量,去取得的人,那麼將不可得,所以一個真正體悟大道的人,他會以道德仁義去取得天下,如古時候的「堯、舜、禹」這些聖人就是一個榜樣,不但取得天下,又取得天下人民的心,這才是真正的取得天下,而「秦始皇」就不同了,他以私慾的作為,想將天下納為己有,其實這種作為反而使人痛恨,始天地神祇不悅,所以像這種取得天下的方法,是不足以效法的。
•第四十八講無為的妙處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列印文章